第139章 强硬的苏芷若(1 / 2)

【大夏五年十二月。】

【吴信与拓跋绾绾达成盟约——】

【以自身率军牵制苏婉清大军的进攻。】

【换取了鲜卑人率领族人安全撤离和鲜卑人的友谊,还有拓跋绾护送张掖郡其後郡县的百姓从草原前往并州等一系列的承诺。】

【不过,这完全是一种不平等的盟约。】

【然而,吴信这种不平等的盟约不仅没使得麾下的军兵们与随军官吏们发出质疑,还反而使得他们士气高涨。】

【毕竟吴信此举正是表达了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心,并吞八荒之意。】

【也暴露了他潜藏在不平等盟约之下的野心。】

【使得他们这些以“解放”为己任,专注厮杀的军兵们抛弃了曾经对於替天教之前全面收缩,专心改革,误以为吴信失去进取心的担忧。】

【也让他们明白了吴信暂时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解放的真意。】

【更何况,这种表现也暗合他们对於“解放”教条——】

【以人为本,天下百姓皆为同袍。】

【以集体利益优先倾向的理解。】

【可以说,除了吴信对於他们本质上还是对他极度的个人崇拜产生的过度理解有些惆怅和头疼外——】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本质上是封建集体军事扩张的形容词,与解放核心“反对阶级压迫,人人平等”背道而驰。】

【不平等盟约,实际上是属於替天教与鲜卑人的权利博弈,利益交换,跟解放只沾上人道主义,剩下没有半毛钱关系。】

【大家都很振奋。】

【而见此,吴信最终也没有过多解释什麽。】

【毕竟他也明白现在的替天教军队还未彻底褪去封建军队加上宗教狂热的底色,成为一支真正的解放军队。】

【也明白这是因为他们习得解放主义的时间尚短,封建的思想还在脑中盘旋。】

【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实践的行动,文化的增长才能彻底涅盘。】

【因此,他也只能感叹一句道阻且长后,便默默的率军准备前往前线与慕容垂调换位置,接替对於苏婉清的防备,让鲜卑人他们离开。】

【大夏五年十二月五日,在吴信准备完毕,正式率军前往迎敌之际。】

【汉王苏婉清的大军也在万千鲜卑人的哀嚎声之中踏入了张掖郡——】

【汉王苏婉清到来之前,苏礼发动了一次让鲜卑人崩溃的军事行动。】

【五千馀名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也即是苏婉清以前本部的精锐的夏军。】

【在苏礼的军令中,由他和田进亲自率领,奔袭了此前未夺下的弱水渡口与拿下又被鲜卑人夺回的祁连山支脉。】

消息落下,三幅画面也在苏芷若眼前一闪而过。

第一幅——

【在一名老将的带领下,数千奔腾的战马瞬间就冲破了数量明显就比他们多的鲜卑游骑。】

【在鲜卑游骑们惊恐的嘶吼声中,骑阵眨眼间就告破,鲜血喷涌。】

【而在一番厮杀后,战马之上,全副武装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夏军骑手又迅速下马,拔出战刀,毫不留情处决起了那些哀嚎着的鲜卑游骑。】

而另外一幅——

【一名年轻的将领率领着两千左㱏的甲骑左突㱏冲,同样数量优於他们的鲜卑游骑们接连败退,难以阻其锋芒。】

【刀剑拼杀之下,夏军的盔甲上闪起火花,鲜卑人身上溅出鲜血,最终崩溃四逃。】

第三幅——

【苏婉清紧握缰绳,面色傲然的驱策着战马在一众将校的恭迎中,进入山丹县。】

【其身後,大军旗鼓相望,连绵百里。】

【大夏五年十二月六日,鲜卑人前线彻底在苏婉清率军抵达后的次日,彻底崩溃。】

【鲜卑大人慕容垂在面对失去了弱水渡口,失去了祁连山支脉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面对苏婉清後续全副武装,步步为营的铁血军兵,被迫快速带人後撤,逃离。】

【这也使得夏庭完成了对於张掖郡主要战略要地上的控制,并瓦解了张掖郡可使用的全部防御体系。】

【苏婉清开始向着张掖郡首府—觻得县进行合围,意图攻占这座可以辐射张掖郡全郡指挥和行政的中心,扩大更进一步的胜机。】

【而此时,吴信在进军途中碰到向着後方仓皇而逃的慕容垂,并从他口中了解情况之後,也是面色凝重的下意识的根据局势下令撤军,准备退守酒泉郡。】

【但再反应过来后,很快又改变了这则军令。】

【因为短短几日,根本就不足以鲜卑人把他身後的百姓和族人撤离。】

【因此,在皱眉思考许久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准备与夏庭苏婉清对掏。】

【并遣使者下达挑衅苏婉清战书一封,以此来利用苏婉清骄傲的性格,能让自己的军队站稳脚跟,避免在战前屡受骚扰,被苏婉清攻之未稳——】

【“贵军远道而来,屡胜鲜卑,不过以强凌弱,於天下豪杰,不足挂齿。”】

【“然吾既以至,那便是旗鼓相当,故何不退腾战场,列阵与吾会猎张掖,寻名扬於四海?”】

【见此,鲜卑大人慕容垂心中大为震撼,深感吴信的勇敢。】

【故而这名崇尚夏朝兵法,被苏礼打破道心的异族首领,遂重燃起意志,决定带着亲兵跟随吴信前往继续抗击苏婉清。】

而看着眼前一刻也不消停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