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巡南庄(大章节)(2 / 2)

晚明风华 戈昔 9413 字 2个月前

两女闻言,也只能站起来,对着道边行礼的村民万福,都是面有愧色。

马车路过王家巨宅,但见门前的壕沟已经被填平,大门上贴着封条,人去楼空,空寂无人。

当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王家嫡系子弟都要被处斩,近支男子都被流放。至于女眷,大多都要没为官奴。

谋逆作乱,可是灭族之罪。

朱寅看着王家,心中没有丝毫愧疚之色。

按说,王家是冤枉的,所谓谋逆乱党是天大的冤案。可是王家作恶多年,仍然该死。

除了没有谋反,他们什麽都干了。

唐蓉和庄姝知道那是王家的宅院,两女观察朱寅的神色,却只见到一片淡然。

狠人!

朱稚虎,一定是个狠人。

庄姝说道:「我在县衙听说,王家邬堡已经有了买主。稚虎,你不想知道买主是谁麽?」

朱寅看着秋阳,眼晴微眯,露出一丝懒洋洋的笑容,「是谁?」

庄姝道:「是琉球王子,尚宁。」

「尚宁?」朱寅不禁有点意外,「是在国子监读书的琉球王子?他不住在南雍王子堂,为何要买王家的宅子?」

庄姝道:「听我爹说,尚宁觉得住在国子监太过拘束,无法体验天朝风俗民情,希望在城外买个大宅,作为别墅。」

「王家邬堡已经没官,属于江宁县衙官有。县衙正想卖了,但很多人嫌弃晦气,不敢出手。」

「既然琉球王子想买个大宅,那就乾脆将王家邬堡推荐给他。他倒是不嫌弃晦气,直接就过户了。」

「估计很快,他就要搬到青桥里了。稚虎啊,他和你都在国子监,将来又都住在青桥里,说不定能交上朋友呢。

7

朱寅却是在脑海中思索着尚宁这个名字,很快就想起来了。

这不就是将来的琉球王麽?

好像几年之内,他就回国继位了。他曾经帮助明朝抵抗倭寇,对明朝很是恭顺,还想内附大明。

而且如今的琉球,可是东亚最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啊,类似后世的香港。

对日本的贸易,根本不需要去日本交易,直接在琉球即可。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琉球都很重要。

如果尚宁来青桥里,一定要和他搞好关系。

马车出了村子,顺着粟水往南,行进了十馀里,终于到了南庄。

这个南庄是王家三个庄园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庄园。

王家三千六百亩良田,有一千八百亩在南庄,一半的佃农也在南庄。

如今都属于朱寅所有。所以朱寅第一时间就来最重要的南庄。

南庄本是一个独立的村庄,却被王家兼并,全村大多都是王家的佃农。

这些佃农,在官府的黄册上都是没有名字的,不是国家纳税户籍。

他们只对王家缴纳田租,身份上没有完全的自由,其实就是王家的农奴。

只是说的好听一些,才说是佃农。

朱寅的马车一到南庄,立刻引起了庄客的注意。

附近的庄客纷纷赶过来,匍匐在地。

他们不认识朱寅,却认识朱寅的马车。而且他们已经知道,南庄换了主人。

可无论换了谁,他们都是南庄的庄客,只能老老实实的耕种南庄的地,

为新庄主缴纳田租啊。

要是得罪了新庄主,被赶出庄子,那就是流民乞弓了。

眼看一群人对着自己下拜,朱寅十分不适。

但身在这个时代,为了竖立新主人的威严,他也不能太过另类。

很快,负责管理佃户的庄头,也赶过来了。

几个庄头一起跪下,唱喏道:「敢问公子,可是主家老爷?」

朱寅点头道:「我是朱寅,乃是如今南庄之主。大夥都免礼吧。」

几个庄头立刻即头下去,参差不齐的颤声说道:

「老爷到了,我等没有远迎,还望老爷恕罪。」

他们已经听到,新庄主人小鬼大,很有来头,哪里敢孩视朱寅?

「诸位免礼,我就是来看看你们,混个面熟,都不要拘礼,乡里乡亲,

何需如此。」

朱寅小大人一般,语气温和的说道。

众人这才起身,又是上前喂马,又是吩咐杀鸡备酒,招待庄主。

这些人虽然不是面鸠形,衣衫槛楼,但也多少面有菜色,神态有点栖惶。

作为农奴般的佃农,他们的日子比起自耕农,还是要差一些。

因为剥削太重了。

几个稍微体面些的女子,恭恭敬敬的引着朱寅等人进入庄园别院。

庄园别院不大,却非常雅致,主要是茅庐。

这是王家家主巡视庄园时,暂时下榻的地方。王朝阙等人每次来南庄,

都住在别院的茅庐。

这里的人大多姓徐,本叫徐家庄。

徐家人乃是百年前,从浙江迁过来的流民,后来就成了王家的佃户。

他们几世为王家佃户,都习惯了。如今换了朱家,心中也说不上是什麽滋味。

但在他们看来,主家哪有心善的?朱家不比王家更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几人在雅致野趣的茅庐歌下,最年长的庄头恭谨的说道:

「老爷,我等几个庄头静候吩咐,老爷可有示下?」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虽然自己年纪很小,可在这些人眼里,那也是老爷!

至于少爷---不好意思,明朝还没有少爷这个称呼。只有老爷丶大老爷,

太老爷。

朱寅只能问道:「徐庄头,南庄还有多少庄客(佃农)?不管男女老幼,全部算在内。」

「唉呀。」徐庄头一拍脑门,神色惶恐而憨厚。

「老爷恕罪,这个老朽真的不知!只知道有一百五十二户,到底多少人却是一笔糊涂帐,大概有七八百人?

7

朱寅翻了个白眼,「连多少人都不知道,你们还真是-算了,你们先去统计一下人口,花名册登记造册给我。」

又缓和语气的说道:

「还有,你们有多少口粮,有多少孩子读书,老弱病残有多少,寡孤儿有多少,都一一统计。」

「这些是细活,大家认真点统计。至于杀鸡备酒的招待,那就免了,我很快就走,不会打扰你们。」

朱寅也不怪他们糊涂。

大明朝这种隐藏户籍的佃农极多。这也是为何大明如今有一两亿人口,

可黄册上始终是六七千万的原因。

明朝黄册,只统计纳税人口。纳税人口之外,根本不管。

各级官员心知肚明,可是事关他们自己的利益,当然不会去改变,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了。

至于皇帝,当然也知道实际人口远超黄册统计数据,可是他们囿于所谓的祖制,受限于利益集团的抗拒,也只能装糊涂。

朱寅记得,万历时期的西班牙人拉达记载:有一户姓夏的大户,家中有七十多人,但黄册上的纳税登记只有四人。

可见明朝对户口的管理,已经完全失控了。

否则王家怎麽能将一个村庄的人口,变成自己的庄园农奴?

很多黑明的人,击明朝是农奴制,虽然太过偏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几个庄头面面相,神色惊,都感觉新庄主的做派,和王家大不相同。

似乎很是和气?

「老爷稍后,且在这里歇息,我等立刻去办。」

徐庄头等人行礼,领命退下。

朱寅总算感受到,佃户对大地主的敬畏了。

但这种滋味,他不喜欢!

却说几个庄头退下,都是犯了难。

「我等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只能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怎麽登记造册?难办啊。」

其中一个老者用满是污泥的手搔搔脑袋,说道:「请先生帮忙?我们给他一壶酒,他肯定愿意。」

徐庄头喜道:「对对!先生虽是外地人,但也算本家,是了不起的读书人,趁着他没离开,就请他办。」

几人立刻准备了一壶自己舍不得喝的酒,带了一些咸豆子,就一起赶到附近的山神庙。

山神庙中,一个头发花白丶身穿青衣的儒雅老者,正翘着二郎腿,躺在门口的躺椅上晒太阳。

看到众人过来,他立刻坐起来,写满落拓的老脸,顿时容光焕发。

「你们送酒送菜,像是有求于我?说吧,何事。」

「喝完你们这壶酒,做完你们求我的事,我就走了。」

茅庐之内,朱寅说道:「等他们登记完,我们就回去了。趁着还有空,

再去东庄。」

时间有限,他不打算多待。

庄姝道:「对,我们尽快走吧,不要在这吃午饭。你看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指甲里全是黑泥,身上都是汗酸味儿,做的饭菜我可不敢吃。」

唐蓉也点头道:「是啊,我也吃不下。吃了我怕拉肚子。还是尽快走吧朱寅闻言,心中很是不喜。

过了一会儿,康熙脸色难看的过来禀报导:「主公,我们的车被拔辖了?」

「什麽?」朱寅眉头一皱,「拔了车辖?谁干的?」

康熙摇头,「不知道。一对车辖都被拔走,应该是有人故意使坏。」

车辖是车轴和车毂上最重要的物件,乃「管辖」的本义。车辖被拔掉,

车就无法行走了。

每辆车的车辖,都有点不同,很难用其他车辖直接替代。

朱寅不禁想到了《汉书》中「投辖留客」的故事。

说是汉朝陈遵非常好客,每次客人上门,就令人偷偷拔掉客人的车辖,

投入井中。客人的车走不了,只能暂留。

难道,这里有人希望自己留下,所以才拔掉自己的车辖?

此地离家有二十多里地,没了马车,他带着一个婴儿和两个小脚姑娘,

总不能走着回去吧?

可恶啊。

但朱寅估计,这应该是哪个读书人的主意。

「这附近有没有水井?」朱寅说道,「找到最近的水井,我怀疑这是有人恶作剧,太损了。」

「是!」康熙立刻去寻找水井。

虽然他不知道车辖和水井有什麽关系,可他只会执行命令。

山神庙内,已经有三分醉意的老书生,一边嚼着盐水豆子,一边喝着小酒。

神色惬意无比,又带着说不出的疏狂悲凉。

破败的山神庙,在他眼里好像是个莺歌燕舞的楼台。

而身边的几个乡村老农,又似乎是高朋满座。

他整个人的气息,和周围的风景,和周围的秋色,融为一体。

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孩子走进来,像模像样的行个礼,说道:

「老先生,我们偷偷把车辖拔了,按照老先生说的,扔进了井中。」

老先生点点头,漫不经心的说道:「然后呢?他们有没有寻找水井。」

流着鼻涕的孩子禀报导:「找了。老先生真是神了,他们真的派人去找水井,他们怎麽晓得?」

几个老农也一脸佩服的看着老先生。

老先生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哈哈笑道:

「朱家小儿,还是读书人!有趣,有趣!」

「若他诚如尔等所言,老夫倒是想会会这个小儿!」

PS:七千多字大章节啊,蟹蟹一直支持我的书友。这位老先生是谁,能猜到麽?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