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好消息,坏消息
年是过爽了,尤其是娄晓娥怀上孩子的前提下,不过年过完了,工作还是要做的。
开年就是一个好消息,他接到了苏卫华的机要加密邮件。
「……经过对高度计的数据刷新率改进,固体反舰飞弹的掠海掉弹问题已经解决,弹载雷达经过脉冲压缩和偏置抛物面天线改进,旁瓣性能和目标定位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经过三发全程遥测弹的试射,证明这些改进成本虽然低廉,但是行之有效的,三发全程短均顺利飞完全程,并在末段全程成功锁定靶船……」
「我们李总向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我们现在正在对飞弹进行战斗部丶火控丶制导系统的最后联调,争取尽快能够进行陆/海发射的实弹试验,同时正在研究将C6108的性能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提高飞弹的自主性丶可维护性和抗干扰性能……」
苏卫华他们的固体反舰弹改进很快,原因也很显而易见,高振东当时提供的建议和技术,都是指着最便宜丶最方便丶尽量保持原有硬体结构不动去的,就连改个天线,都是非常小心的从正置抛物面改为偏置抛物面,四舍五入等于没改。
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贴心,对于苏卫华他们来说,花不了太大的力气,尤其是脉冲压缩已经有人走在前面的前提下,更是简单快捷就把事情给做完了。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的显着,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三次全程遥测弹的试验。
看着这封信,高振东心情愉快。
可以说,有了这东西,加上正在研制的相关平台,周边海上除了花旗佬之外,谁都不怵,就算是花旗佬,体系得当的情况下也够喝一壶的。
不过,迫在眉睫的事情,还并不是这个,好在那个事情,高振东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而且效果都在逐步显现。
此时的大漠,也有人在忙碌着,两弹分别成功之后,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就是两弹结合。
「我们经过初步计算,就算是采用国内高温性能最好的591型高温合金,弹头再入时的气动加热,也会对弹头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位同志向另一位汇报导。
「增加厚度怎麽样?」
「意义不大,一是会大大增加弹头重量,得不偿失,二来,高温合金本来就是热的良导体,再厚也能传进去。」
「那这样,以591为基体,内外加上石棉绝热层,最外层再加上石墨表层。」
「石墨的耐高温倒是没问题,可是会被烧掉的吧?」
「本来就是一次性的东西,烧掉就烧掉呗,大不了弄厚一点,不管怎麽说,石墨的重量总比591轻多了。」
「呵呵,我忘记这事儿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用于火箭发动机喉衬的材料应该用得上,那个材料能在高温高压燃气下工作数十秒的时间,用于再入段应该是够了。弹头再入角度大,在热障区停留的时间短,再入速度大,只要厚度合适,想来应该没什麽问题。」
「嗯,你仔细的算一下,如果没什麽问题的话,联系东北碳研院,请他们为我们定制加工一批弹尖防热材料。」
「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拦在两弹结合面前的拦路虎,可就不多了。」
几人商定,分开各自工作。
——
雪城试验中心,此时还是一片皑皑白雪,高振东前段时间想起来的林连伟同学,正在这里冻得瑟瑟发抖。
和苏卫华到海边一样,他们来这里,也是为了打靶试验,毕竟在京城试验地对空飞弹,好像有点略显违和,再说雪城试验中心这边的实验条件和设备,比京城那边要好多了。
比起苏卫华,林连伟的步子就要快一些,现在已经是可携式防空飞弹制导系统的负责人了,虽然这飞弹小得可爱,除了单兵反坦克飞弹和它差不多一个量级之外,没有比它更小的飞弹了,可还是飞弹嘛。
此时的可携式防空飞弹,已经基本成型,大部分的便携防空飞弹,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是一种个性特徵非常鲜明的武器,非要说不同的话,大概就是瞄具丶冷却气瓶形状丶击发装置可能略有区别。
飞弹试射,是在室外的,所以也就格外的冷。
林连伟一边看着参加试验的战士做准备,一边瑟瑟发抖的开玩笑:「这天气不错,都不用开冷却气瓶了,还能节约点试验经费,哈哈哈。」
对于他的苦中作乐,其他同志也笑了起来,这话没毛病。
飞弹发射准备的速度非常快,这本来就是便携飞弹,要是使用复杂,那真是黄花菜都凉了,近距离下,敌机来得快去得快,攻击窗口是比较有限的,当然,打直升机的话,可以悠哉一点,那玩意比后世的F1赛车还跑得慢点儿。
战士把发射筒拿起来,然后将一个单独的瞄准发射具拿起,扣在了弹体的卡榫上,这些卡榫既是固定件,同时也是导线,扳机勾动后的电流就是通过这些卡榫传到飞弹发动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