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直至汉武一朝,董大家方才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敢问曾教授,我读书,坏了哪一纲?敢问曾教授,所谓正途,是否是女子不能外出,不能读书,不能学识能力超过男子,还请曾教授,为小女子,细心解答。”
不卑不亢的语气,却让在中诸位,见识到了林家女的口才难缠。
三问,曾舒桓,却无一问好反驳。
这是,站出来一位书生道:“难道林姑娘觉得,身为大家闺秀,不应该遵从女德女戒吗?若你这般抛头露面,所谓以文会友,以后成亲,难不成还与诗友有瓜葛?”
黛玉却轻笑出声,“这话颇为好笑。”
“尔等一心读书科举,自言为百姓谋福,可曾去过田间地头,可见到天中耕作的妇人?她们一个个为了粮食,粮税,抛头露面,可是错了?在街头,那些个妇人为了一点微薄收入,走街串巷,抚养子女,可是不德?”
“再说所谓成亲后,这些公子,可是找不出我的问题,便给我预定问题了?岂非好笑?”
“何况,成亲后不能与人接触了不能?便是这街上,有多少良家妇女,奔忙于生活,接触的人不知凡凡,可她们比谁都值得尊敬,眼脏则心脏,眼净则心净!”
黛玉的一番话,直接将那人堵得脸红不已,这时,站出来一人对黛玉拱手道:“姑娘身为千金,却能看见平民,小生佩服!”
又对刚才那位书生道:“我与诸位不同,我父亲早亡,我由母亲和外祖父一家带大,母亲为供我读书,天不亮便去街上摆摊,深夜还在点灯刺绣,若是我母亲当真按照所谓的女德,我也读不了书,长不大这么大。”
“我今日来,也不过是想来开阔眼界,长长见识,毕竟我家贫,只这位兄台所言,未免太过迂腐。我觉得,我等读书人,还是要落脚于实地才好,若是一味站在框内,又如何跳脱书本,为百姓做实事?”
“这一次,我站林姑娘。”
书生之中,竟因此开始分成了两派。
所谓争论,竟然成了大乱斗。
知道储老太傅出面,众人才回神,发现他们一直偏离了主题,由此,才真正开始所谓的才学比试。
而因为储老太傅毕竟是黛玉的师公,故而,比诗,比词,比赋等的具体内容,主题是什么,便不由储老太傅出题了。
忠顺王为了看热闹看得乐呵,竟然请来了几位书院的老夫子前来出题。
人数太多,答题的都凑在了一起,找了位置坐下,林家的人也在比试前,及时搬来的新的桌椅,笔墨纸砚等悉数备好,喧嚣的诗社终于安静了下来,只余下划过宣纸的声音,带着墨香,在诗社中流淌。
整整一个半时辰,诗词歌赋文章等皆有涉猎,以诗词为主,即时作答……
让众人意外的是,诗社竟然给书生们负责了午饭,也在没有闹腾后,逐渐开放了二楼,这才让那么多人,得以方便用。
所有人都在等结果,想知道谁是第一。
却不料下午,并没有选出所谓的第一,而是每一个主题,选了十篇出来。
诗文相互传递,这些传出来的文章,到底是不是真才实学,他们都看得出来。
他们也因此格外脸红,因为,每个主题中,都有黛玉的笔墨,且,他们都心知肚明,若是排名,他们脸只会更疼。
“等等!”
曾舒桓激动的站了起来,问道:“林姑娘,你这诗词真的是自己写的?”
黛玉等人眉头不由一皱,不善的看着他,黛玉道:“曾教授何意?”
曾舒桓道:“可我看,有几首,分明有九嶷居士的风格!千红书坊是你开的,别是提前盗窃了他人诗词吧?”
原本和谐的诗社,再次喧闹了起来。
黛玉冷笑,“曾大人好眼色,好巧不巧,九嶷居士,正是在下,若是不信,大可找出所有九嶷的诗词,在和我今日所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