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1 / 2)

果。

抵达杭州之后,胤礽更加能够感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生产力永远都是第一要素,大清的发展不能被困在原地。

这一路上胤礽跟着康熙去了许多地方,陪同的人员也越来越少。

后宫中的娘娘在杭州短暂停留后,已经在太后的带领下直接回京,一同回去的还有几位皇子的福晋,和大臣的家眷们。

但瓜尔佳氏却留了下来,她想要陪同胤礽一起看看,这大清的所有土地。

对于瓜尔佳氏的做法,胤礽自然是愿意的,两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相互讨论,这个地方应该如何才能过得更好,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行人走到河南时,朝中的大臣也回去了大半,只剩下几个重臣还陪在康熙身旁。

胤礽站在奔腾的黄河边,心中有些感叹,若是科技能够再先进一些,此时的大清能够出现相机,将这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象全都一一拍摄下来,就好了。

但这样的想法只有一瞬间,没有相机还可以用画笔记录,他只要记住大清每时每刻都在进步就足够。

游历全国各地,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尤其是当玩性大发时,经常会不按照之前的计划走。

况且康熙带着皇子大臣们,并非是一心玩耍,有些时刻也要停留在某地,几个人隐姓埋名同当地的百姓们交流一番,听一听百姓们对现在的日子有何种看法。

这也是胤礽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喜欢和当地的百姓们交流,听着百姓们说起家中的事情,哪怕是一只鸭子,一只小猪的成长,胤礽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一行人走走停停,因此再次回到京都时,已经是康熙三十二年的腊月。

康熙三十三年即将来临。

见到阔别许久的紫禁城,胤礽心中感觉更加踏实。

这一路的游历,让他有些事情不再只注重表面,更了解百姓们的真实生活。

他将之前从各地挑选出来的一百名学生,按照学生们的来源,分别又派遣回去,帮助各个地方进行改革,又特意在京城之外,设立了新的学校,让更多的人拥有就近读书的选择权。

除此之外,胤礽再次上书汗阿玛,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不再是僵硬的八股文,考试的策论要更加贴近真实的情况,选拔为官人员不仅要看读书的能力,更要看办事的能力。

但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胤礽并未大动干戈,只是同汗阿玛建议,在殿试中的题目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殿试的人数也要相应增加。

回到京城之后,胤礽便因为这些事情整个人无敌忙碌起来。

连年节过得都忙碌不堪,一直到三月份,才彻底让自己清闲下来。

三月十八是康熙的生日,胤礽一早就开始安排,他希望汗阿玛能够过一个印象深刻的生日。

三月十八的晚宴上,群臣恭贺,康熙坐在上首,因为喝酒,脸上有了微微的醉意。

胤礽亲手为康熙献上自己做的蛋糕,与此同时又献上了许多奇珍物品。

但这些都不是最特殊的,最特殊的物品装在了一个平平无奇的木头匣子中。

“还请汗阿玛过目。”胤礽双手呈上,将匣子打开。

梁九功站在一旁,将匣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第一件物品是一件衣服,只是这衣服布料不一,针脚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