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2 / 2)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蒲老师的病气儿基本上去了大半,人也看着硬朗不少。

小黛玉便趁机请蒲老师给家人写一封亲笔信。

这倒是小黛玉想得周到细致了。

既然是要接家眷进京,那自然也应该写一封亲笔信跟家中说一下的。

原本是想着等蒲老师的病大好了之后再提这个事儿,因今日恰好话赶着话说到这里了,少不得还是得顺便一起说了,免得后头再提,显得不庄重……

莫郁在旁边儿看着小黛玉有条不紊地安排这些琐事儿,居然还能够安排得头头是道,不由得大为佩服。

【哎呀,我们黛玉小姐姐真是能干,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也不知道将来还得厉害成什么样子呢。】

【我能够当姐姐的弟弟,真是太幸福啦。】

莫郁就是这点儿好,要夸赞人,从来不会隔夜——这种时候,他一般都是当场就夸了。

哪怕不是口头上夸,心里头也必定赞美几句。

鉴于他心里头夸也会被公放出来,那就跟口头上夸赞根本没有区别了。

虽然说早就习惯了自家弟弟的这种“神通”,也习惯了这位小弟随时随地各种夸赞——不单单是她这个做姐姐的,还有她们家老爷林如海,她们家太太贾敏,她这小弟可真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这有时候让小黛玉都感觉,这弟弟真烦人,怎么就不知道低调一点儿了。

当然,这有点儿凡尔赛,不管是谁被真心夸赞,那肯定都是十分开心的,小黛玉也是如此。

所以,片刻的羞赧之后,小黛玉也就恢复了平静,少不得要把手里头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以对得起自家小弟的这个夸奖。

蒲老师跟张友士对此也都十分认可。

毕竟林家这位嫡出大姑娘不过只有六七岁年纪,办起事儿来就已经能够如此妥帖,可见林家家风是如何出色了。

更加不要说林家小公子也是一等一的人才,难怪人家都说,姑苏林家虽然已经历经五世列侯,但却依然屹立不倒,完全就是靠着这种良好的家风了。

别的不说,就从如何对待家庭教师这件事儿上,就能够看出来林家的家风是如何优秀啦。

能够发自内心尊师重道的人,能够坏到哪里去呢?

反正肯定不是坏人。

林家,能处。

张友士和蒲松龄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找到了同样的赞赏之意。

两个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既然这个事儿都商定好了,蒲老师的亲笔信也写了,接下来的事儿就很简单了。

从蒲老师的小院子告辞出来,又客客气气地包了个大红包送走了太医张友士之后,小黛玉和莫郁便去书房回禀了林如海。

林如海听了他们的安排,也是大加赞赏。

他立刻就唤来了管事的,将蒲先生的家书交给他们,命他们即刻安排启程,去山东接蒲先生的家眷来京城林府。

管事的林春生两口子当即得令,麻溜儿地下去安排。

结果不到半个月,这个事儿就办妥了。

十月底的时候,蒲老师的幼子蒲荺带着一家人护送着蒲先生的老妻刘氏夫人进了京。

这位小蒲先生是蒲老师最小的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九周岁,但是按照古人的算法,已经是三十而立了。

他幼承家训,也是个考科举的发烧友,已经寒窗苦读二十几年,就想着通过童子试中个秀才,但是又苦于没有名师指点,听说老父亲现在正在前科探花